卸任前夕,拜登政府对华砍出最后一刀:要对中国汽车行业下狠手

发布日期:2025-02-04 20:43    点击次数:111

在中国各项产业飞速发展之际,美国高官又坐不住了,不断推动出台相关禁令,对中国进行无理打压和遏制,如今,即将卸任的拜登政府再次将目光看向了中国汽车行业。

美国商务部长:将敲定对中国汽车的新限制

近期,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的一番话引发了广泛关注,她表示拜登政府计划敲定一项重要规则,打击中国汽车软件和硬件。这无疑是中美汽车产业间一场新的博弈。

事实上,这并不是美国第一次对中国汽车制造业挥舞“国家安全”的大棒。早在去年9月,美国商务部就提出了一项提案,意图禁止中国的汽车及其关键的软硬件进入美国市场。该提案不仅限制中国企业在美国测试自动驾驶汽车,还试图迫使全球其他汽车制造商从在美销售的汽车中移除中国的关键软硬件。

(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

这个提案通过后,意味着什么呢?中国车企将无法向美国出口整车,这对于那些已经在全球市场上崭露头角的中国品牌是一个重重的打击。值得一提的是,这个禁令连美国自己人也不放过,例如通用和福特这样的巨头,也不能再将他们在中国生产的车辆返销至美国。显然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做法。

对于这一系列限制措施,美国宣称是为了所谓的“国家安全”,实则不过是美国为了进一步遏制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影响力,而寻找的一个借口罢了。

当然,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那就是竞争。美国车企在与中国同行的较量中往往落于下风。2023年,福特宣布由中国生产的下一代林肯航海家打入美国市场,甚至成为短时间内销量最高的车型。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显示出了中国车企的强大竞争力。对于要在全球推行霸权主义的美国来说,这样的场景显然是他们无法接受的,所以小动作一个接一个。

(汽车生产车间)

美国限制措施背后,是对中国深深的忌惮

当拜登政府极力阻止中国产品进入时,实际上是对中国强大竞争力的忌惮。不仅仅是美国,连同欧洲、加拿大等车企也很难与中国竞争,这反映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实力。同样值得强调的是,中国企业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方面占据了明显的优势,以传感器、激光雷达等产品为代表的中国制造已经成为跨国车企争夺的香饽饽。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美国的限制措施不仅会破坏全球汽车产业链的稳定性,还会伤害到本国的车企。

(港口的汽车)

和增加关税相比,用行政命令切断供应链很难。英媒报道称,代表通用、丰田、大众、现代等知名汽车制造商的贸易组织警告称,替换硬件和软件需要时间,并且这些系统经过了长时间的生产前工程、测试和验证,很难轻易换掉供货商。因此,如果强行推动这些新规,最先倒霉的很可能是美国本土的车企。

在这一问题上,有一个非常贴切的比喻。此前,曾任外交部发言人的华春莹引用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的话来讽刺美国的政策:“如果你唯一的工具是一把锤子,那你会把所有的问题都看作是钉子。”美国如今不仅常抡锤子,还把所有不顺眼的看作是“钉子”,殊不知,最终可能钉住的是自己的脚。

(华春莹)

毫无疑问,当前的国际形势下,任何企图切断贸易和技术交流的行为,都会导致市场的紊乱和消费者利益的受损。更何况,全球化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谁也不愿看到因为某国的“一己之见”,导致国际供应链稳定出现大问题。